海外第三代试管婴儿服务机构
4008-513-133

当前位置:滔滔顾问 > 生殖健康疾病 > 宫颈糜烂 > 基础知识 > 检查 >

宫颈糜烂会变宫颈癌吗 诊断宫颈癌可怎么检查?_家庭医生在线肿瘤频道

发布时间:2017-03-31 14:51

宫颈糜烂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,患者可出现月经间期出血,或接触性出血,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在检查时可发现宫颈外口周围有鲜红色小颗粒,擦拭后一般也可以出血。很多女性的得知自己患了宫颈糜烂之后恐惧不已,认为自己不久之后就会得宫颈癌。

其实,这种想法是毫无必要的。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,大多数已婚甚至未婚女性都患过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,但并没有发展为宫颈癌。

宫颈糜烂是指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,替代宫颈鳞状上皮,医生在检查时,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。其实,宫颈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“烂”,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,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,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,替代宫颈鳞状上皮,即可呈现出“糜烂” 状。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,所以“糜烂”也少见。

专家解读:宫颈癌属于恶性肿瘤,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,是女性健康的杀手,易发人群为35岁以后的妇女,高峰期则为45~59岁。很多宫颈癌患者在早期很难发现,导致病情的恶化,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。因此了解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很重要,同样宫颈癌的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。

常见的诊断宫颈癌的方法有哪些呢?需做哪些具体的检查呢?

1、阴道细胞学检查

多年临床实践证明,阴道细胞学检查是发现早期宫颈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方法。由于癌细胞代谢快,凝聚力差,容易脱屑,取材及检查方法简便,准确率高,目前已普遍作为宫颈癌普查筛选的首要方法。有关阴道细胞学检查的标本采取、检查方法及癌细胞的特征等。

细胞学诊断的标准,1978年全国第一次宫颈癌防治协作组规定采用巴氏染色五级分类法。Ⅲ、Ⅳ、V级列为阳性,对Ⅲ级涂片应慎重处理:若检查宫颈光滑,应每月复查涂片一次,连续3次均为阴性时,再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,追随一年。如重复涂片保持Ⅲ级不变,则应行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搔刮,病理检查为良性改变者,术后仍应每月复查涂片一次,继续观察,如涂片又出现阳性时,应考虑宫颈锥切进一步检查。若肉眼观 察宫颈有糜烂,同时伴有阴道炎症存在时,应按炎症治疗后涂片,必要时宫颈活检。若宫颈有可疑恶性病变存在时,应当即行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搔刮,如病理检查为良性,仍应按以上步骤继续追踪观察。

Ⅳ、V级涂片者多为恶性,必须及时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,尽早确定诊断。为了在大规模防癌普查普治时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,近年来国外进行了细胞诊断自动化装置的研究,其中包括自动细胞筛选仪、细胞分析仪和细胞研究仪三个部分。

2、阴道镜检查

一般能放大10~40倍,对宫颈表面上皮和血管进行观察,可提高阴道细胞学和活检的诊断准确性。同时亦可避免滥用宫颈活检和不必要的锥切。有人认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可与细胞学相提并论,两者合用可互补不足。不少作者报道,细胞学和阴道镜合用,使早期诊断正确率高达98~99%。

在阴道镜下进行瞄准活检,比盲目活检准确性高,有人提出采用镜下活检加颈管搔刮,基本上可以代替宫颈锥切。阴道镜检查的缺点是不能观察颈管内癌瘤,镜下所见异常上皮并非均为癌,也不能鉴别有无浸润,对有阴道狭窄、宫颈表面坏死、出血的病例亦不适用。

3、阴道显微镜检查

能放大100~300倍,宫颈涂以1%甲苯胺蓝染色,可以观察细胞结构,根据细胞的形态、排列、大小和核的大小、形态、着色深浅及毛细血管图象等进行分类诊断。但此法不能代替活检,所以实用性较小。

4、宫颈活体组织检查

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。对阴道细胞学、阴道镜检查可疑或阳性;对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子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宫颈癌鉴别时,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。取材方法有可疑部位或诊断为癌部位四点常规取材;碘不着色区多点取材加颈管搔刮和在阴道镜下取材等。报道阴道镜下活检的癌漏诊率为5.5%,碘不染区多点活检的癌漏诊率为4.3%,二者结果相近。

5、子宫颈锥形切除检查

对阴道细胞学屡次阳性,而阴道镜或活检阴性者;宫颈多点活检证实为原位癌,但又不能排除浸润癌者,治疗前应考虑宫颈锥切,作连续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。我们曾遇一例,多次宫颈刮片阳性,但多次多点活检及颈管搔刮均未查见癌,最后行宫颈锥切,作连续切片1500张,才确诊为原位癌累及腺体。虽然宫颈锥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,但操作较复杂,须住院,术后并发症亦较多,因此,近来不少作者主张用上述方法综合检查替代。

6、局部涂片检查

宫颈局部涂片快速诊断法:杨简(1963)根据表面染色法原理,设计应用铁苏木素液直接宫颈局部染色法,辅助诊断早期宫颈癌。其原理是当癌细胞的核染色质增多与染液中的铁苏木碱相结合,能在1~2分钟内即被染成深黑色,而正常粘膜则不着色或仅着浅灰色,两者呈鲜明对比,肉眼可做出初步判断。此法操作简便、快速,诊断准确率达90%以上,可作为防癌普查或防癌门诊初筛的方法之一。但不是特异诊断法,必须进行活检肯定诊断。

7、荧光素检查

荧光素为一种生物染料,它与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(DNA)和核糖核酸(RNA)有一定的亲和力,口服或静脉注射后,癌瘤组织吸收的荧光素比正常组织多,在紫外线激发下,癌组织产生的荧光强度比正常组织强,因而呈现不同颜色的对比,借此可辅助早期癌的诊断。方法是给检查对象口服荧光素钠盐1g,11/2~3小时内于暗室内用2537光谱,8瓦功率的石英玻璃紫外光灯源照射宫颈,观察局部颜色的变化。紫色为光滑的鳞状上皮,示正常宫颈。紫褐色见于宫颈糜烂者。若在紫色或紫褐色的部位出现散在细条状或斑点状黄色,为荧光素检查阳性,提示宫颈上皮有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癌。

对可疑宫颈癌进行荧光检查,可以辅助活检定位,提高一次活检阳性率,获得早期诊断。

8、荧光显微镜检查

用荧光染料吸附于生物组织,在紫外线照射下,细胞各部发生不同色彩和强弱的荧光,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。常用的荧光染料为吖啶橙(简称AO),它对DNA和RNA均有很强的亲和力。在0.01%吖啶橙液及pH6条件下,胞浆和核仁中RNA呈红色荧光,核内染色质的DNA则呈绿光或黄色荧光。癌细胞增长迅速,胞浆中的核酸大量增加,核内的DNA亦有所增加,因此荧光很强,呈火红色的浆和亮绿黄色的核。

荧光显微镜对宫颈癌脱落细胞的检查,方法较简便、经济、快速,其诊断准确性略低于巴氏染色法,可用于宫颈癌防癌普查。

9、染色体检查

染色体检查有助于鉴别炎症或肿瘤。近年来,有人主张对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,进行病变上皮的染色体检查,有助于确定诊断。据文献报告,宫颈的炎症细胞染色体均为正常的二倍体,轻度间变细胞染色体核型也多属正常,重度不典型增生、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时,大多可发现非整倍体及多倍体。随着从原位癌向浸润癌的发展,所有二倍体细胞可逐渐完全消失。